印尼後蘇哈托時期的華人政治參與和性別秩序:以山口洋市長蔡翠媚的從政之路為例
❈ 作者介紹 蔡芬芳 Fen-fang Tsai 現職|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副教授 研究領域| 族群關係、東南亞客家研究、性別與族群 ❈ 文章簡介 身為「他者」的印尼華人在其所生活的大環境之中,尤其在蘇哈托(Soeharto)「新秩序」(New Order)時期(1966-1998),不僅生命受到威脅,華人文化亦不見容於印尼社會而遭致抹滅。自 2005 年,印尼開始地方直選,華人參政加速,於 2017 年當選山口洋市長的蔡翠媚(Tjhai Chui Mie)繼首位客家華人市長黃少凡(Hasan Karman,任期 2007 至 2012 年)之後,成為印尼地方政治史上首位客家華人女性市長。她在族群權力合作上有別於以往華人與達雅人的合作模式,與馬來與武吉斯混血的穆斯林 H. Irwan, M.Si 搭檔,創造族群政治新典範。蔡翠媚目前仍在任期當中,她不僅為山口洋的族群關係帶來新面貌,也因為過去山口洋的客家女性多為嫁至臺灣或其他國家的婚姻移民,因此蔡翠媚的當選,更賦予山口洋客家華人女性新意象,亦可作為觀察後蘇哈托時期西加里曼丹客家華人與周邊族群關係,以及印尼性別秩序的指標。 ⇥ 文章連結: drive.google.com/file/d/17WZ3HJIfoP9-0EDK9jRvxv6RJ-NQQsxB/view?usp=sharing
0 Comments
海外客家研究的回顧與比較❈ 作者介紹
張翰璧 Han-Bi Chang 現職|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特聘教授 研究領域| 東南亞研究、客家研究、族群經濟、移民與社會變遷 ❈ 專書簡介 近年來,台灣客家研究從台灣客家與「原鄉」懷舊對照的典範,移轉到台灣客家與各國「他鄉」的關切比較,形成「全球比較的新典範」。新典範包括台灣和在世界各地「他鄉」客家進行的「海外客家研究」。本書所指「海外客家研究」,包括海外在地和外國學者的「海外的客家研究」成果。過去,這些研究零星分散於各地,本書目的即是將其重要的成果彙集在一起做有系統的回顧和評析,相信會有助於建構全球客家同基異型的客家性的「純粹型」(pure type)。書中收錄十二篇論文,分別由十二位台灣年輕的客家研究者針對十四位海外客家先行學者,介紹和評述他們在不同區域所完成的客家研究成果。希望本書能對開啟一個重要研究典範有所貢獻。 ⇥ 專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510 越南反中民族主義的政治基礎❈ 作者介紹
王文岳 WANG James W.Y. 現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研究領域| 東南亞政治與經濟、東南亞區域安全、民族政治與族群關係、新興東南亞國家的轉型與社會抵抗 ❈ 文章簡介 越南的建國歷程與中國革命有密切的關係,胡志明曾以「同志加兄弟」來描 述雙方水乳交融的革命情感,但事實是雙邊關係在冷戰中期走向惡化,1970 年 代的猜忌以及 1980 年代的十年衝突,同屬社會主義陣營的越中兩國關係劍拔弩 張。冷戰終結,越南與中國關係正常化,革新的越南需要中國市場社會主義的 意識型態支持與實質的投資,越中官方均想跨越歷史的傷口;弔詭的是,在東 南亞安全局勢趨緩與越南經濟走揚之際,越南社會對於中國的投資與領海聲張 的擔憂陡然升高,反中情緒迅速升起。越南這波的反中民族主義反映了地緣政 治、歷史與國內政治交織而成的新興東南亞國家民族主義浪潮,目的在於回應 區域秩序變遷所造成的統治正當性挑戰。本文擬由威權政體與社會之間於反中 民族主義政治的歷史、中部高原地區的鋁土礦發展,以及海洋石油 981 鑽井平 臺抗議等重要個案,來解釋越南政府面對反中示威因應模式由鎮壓到支持的轉 化,以及對於越中雙邊關係的影響。 ⇥ 文章連結:https://polsci.ccu.edu.tw/var/file/87/1087/img/1666/856143078.pdf 在野黨的選舉策略與優勢政黨的敗選:伊斯蘭黨與2018馬來西亞國會選舉的實證研究
❈ 作者介紹 游雅雯 Yu, Ya-Wen 現職|國防大學國際安全研究所副教授、政大亞太研究英語博士學位學程兼任副教授、淡江大學東協研究中心學術顧問 研究領域|比較政治、國際關係、伊斯蘭政教關係、東南亞區域研究 ❈ 文章簡介 馬來西亞的政黨聯盟--「國民陣線」(國陣)長期執政馬來西亞逾61年,直到2018年5月才首次敗選,也讓馬來西亞經歷了第一次政黨輪替。為何國陣會在2018年的國會大選中敗選呢?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既有文獻指出,隨著馬來西亞的都市化,產生了一批支持政黨輪替的「城市馬來人」。另外,前首相馬哈迪組成新政黨參選,也造成了馬來選票的分裂。有別於上述的解釋觀點,本文主張伊斯蘭黨的選舉策略從原本的「追求官職」(Office-seeking)轉向「追求政策」(Policy-seeking),亦是導致國陣敗選之關鍵因素。 在過去二十年來,伊斯蘭黨為了追求官職,加入由華人--馬來人跨族群政黨所組成的在野聯盟,但2018年伊斯蘭黨改變選舉策略,追求伊斯蘭化政策,在決定退出在野聯盟之後,成功吸引了部分支持國陣的馬來選票。 本文利用馬來西亞半島(西馬)165個國會選區的選舉資料進行量化分析,本文假設在伊斯蘭黨的參選的選區,將會對國陣候選人在該選區的選舉表現造成影響。本文實證結果發現:當伊斯蘭黨候選人與國陣候選人在同一國會選區競選時,國陣候選人會獲得較少的選票支持。 ⇥ 文章連結: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0257551-202105-202106250005-202106250005-149-189&PublishTypeID=P001 從土地神到曼谷神廟:泰國曼谷叻差巴頌路口愛侶灣四面佛梵天與印度教系神像
❈ 作者介紹 林育生 Yu-sheng Lin 現職|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副研究員 研究領域| 宗教人類學、性別、泰國研究 ❈ 文章簡介 本研究透過曼谷愛侶灣四面佛梵天神廟及其周邊叻差巴頌(Ratchaprasong)路口印度教系神像探討,跳脫侷限於佛教、印度教、民間泛靈巫術信仰的分類思考,從王室、商業發展、民間創造力三個面向不同行動者出發,以象徵和實踐層面來綜論當代泰國印度教系信仰實踐的多樣性。愛侶灣四面佛梵天神廟的設立實基於泰國土地神信仰的宗教創新,然而此創新與該地區由王室主導開發所象徵的歷史記憶高度相關。另一方面,與王室結合的商業集團與消費主義,也為此區域林立的印度教系神像帶來新的意義。然而,民間的信仰實踐則更為多元,無論是消極抵抗或積極轉化接受,甚如宗教專家們在宗教市場中的創意競逐,更豐富此區域印度教系神像信仰實踐的多樣化意義。 ⇥ 文章連結: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a0000594-N202306280009-00003&PublishTypeID=P001 |
作者一覽2023年
3月 蕭新煌 4月 陳尚懋 5月 陳琮淵 6月 張雯勤 7月 林育生 8月 游雅雯 9月 王文岳 10月 張翰璧 11月 蔡芬芳 12月 林若雩 2024年 3月 林開忠 4月 蔡明璋 5月 楊 昊 6月 陳佩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