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東南亞學會
  • 首頁
  • 關於學會
  • 學術獎勵
  • 學會活動
  • 研究與評論
  • 拼貼田野

研究與評論

TASEAS BLOG of research articles, commentaries, and book reviews

《臺灣東南亞研究新論:圖象與路向》書評

3/8/2014

1 Comment

 
李智琦博士(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政治學博士)

《臺灣東南亞研究新論:圖象與路向》一書為台灣新生代的東南亞研究學者秉持「東南亞研究在台灣」之期許下運然而生。其旨趣有二:一為展現台灣學者在區域研究的知識與方法上已能跳脫出拾歐美牙慧之窠臼,產出具有新意與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刺激台灣的東南亞研究能在國際知識社群間受到青睞;二為拋磚引玉,除提升東南亞研究在台灣杏壇的能見度之外,更冀求培育與茁壯國內東南亞研究的新血。

本書頁長326頁,區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鋪陳台灣的東南亞研究,來回於繼往與開來之間,為引領讀者了然東南亞研究在台灣發展概況與綜觀本書章節安排的楔子。

第二部分集合了七位台灣學者以跨領域的視角與自身的學養來反思時下的東南亞研究,主題從全面性的對東南亞區域研究在知識論、方法論與操作上的評判(第二、第三、第四章)過渡到對該區單一國家(包括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在學術面、常識面與宗教面上進行深入淺出的剖析(第五、第六、第七章)。

第三部分彙編四章交織於東南亞半島內華人與本土族裔的社經政治,在通盤的進行相關的文獻回顧之外(第八章),則將焦點聚落在馬來西亞一國上(第九、第十、第十一章),由此分野研究地域上有關「本土」與「域外」的視角,並襯托出撰文者皆曾在當地進行「移地研究」的共通性。

第四部份也是本書的最後一部分,五位作者撰文的特點與前文最大的嬗變便是由理論面轉折到政策面,包括東南亞的跨國性湄公河水資源管理(第十二章)、對東南亞地區人權保障議題的系統性分析(第十三章)、非政府組織在印尼的工作實踐成效(第十四章)、從選舉制度與族群政治窺視新加坡的民主化(第十五章)、以及新加坡的城市與競爭力管理(第十六章)等。

本書下標為「新論」標誌著台灣東南亞研究從過去的青黃不接,過渡到現在的承先啟後。其實,作為一本新論,本書實則為國內首本具有組織性地介紹東南亞理論與實作經驗的區域研究專書,其中更大的意義在於彰顯了書中的各章皆為本土學者(遑論其是否接受海內外學術訓練)獨立或協力研究後的原創性論文,而非僅是沿用過去理論與摘取前人果實的堆棧性文集。

此外,本書的「新論」也表現在其出版的時間點,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的中期,本書的問世確實更新了台灣學界在東南亞研究上的訊息挹注,特別是在今日東南亞已成為全球化、世界村之大格局下急速崛起、並受到其他各國重視的一區,台灣東南亞知識社群更有其存在與傳承知識的使命,本書作為大專院校學子初探東南亞世界、區域研究學者援引文獻、甚至是政策執行者進行決策參考的工具書實不為過。

儘管,本書仍受制如主打台灣學者的東南亞研究上出現身分認同的不確定性(pp.30-31)與若干諸如菲律賓、寮國、柬埔寨、汶萊等國的論文付之闕如等細微缺失,但作為國內學術界的第一本以東南亞為主軸的專書,其在內容多樣性與論點深邃性上均值得肯定與推薦,更為本書後續的再版留下令人玩味的伏筆。

(本書評論文經審查後刊登於《南向》通訊(2014/1),接受日期:2014年3月1日)

1 Comment

    臺灣東南亞學會

    本部落格之部分研究成果同步刊載於每期《南向》評論中。

    檔案

    March 2014

    關鍵詞

    All
    書評論文
    李智琦
    陳琮淵

    RSS Feed

版權所有:台灣東南亞學會
 Copyright  2016 Taiw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E-mail:
taseastw@gmail.com